據仡佬族古籍《濮祖經》記載,仡佬族“仡”意為“強雄”,“佬”意為“正義”,“雄正”二字蘊含著仡佬族強大自信的精神文化。


仡佬族釀酒技藝
仡佬族是唯一一個世代居住在赤水河岸的土著民族,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。
據司馬遷《史記》記載,公元前135年,仡佬族釀出了第一壇醬香酒。基于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,茅臺鎮仡佬族先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出一套土法秘制釀酒工藝,即“捆籽釀造法”,以當地紅纓子糯高粱為主要原料,采集山中多種草本植物和小麥配比制曲,利用當地特有的赤水河水、獨特的氣候等條件,對釀酒微生物的產生、精化、增減發生作用,釀成醬香濃郁的白酒。其工藝精髓為“多次高溫堆積發酵”,形成醬香白酒特殊芳香物,出酒率低,品質上乘。這種高溫堆積發酵是其它白酒工藝所不具有的,是釀造高品質大曲醬香酒的關鍵。
隨著時間的演變,仡佬族“捆籽釀造法”在茅臺當地流傳甚廣,所釀“捆籽酒”因其醬香突出、幽雅細膩的特點在貴州一帶聲名遠揚,茅臺當地人紛紛效仿仡佬族,釀酒時在烤過的酒糟中加入高粱進行再發酵,歷經演變最終形成現在的“坤沙工藝”,而“捆籽釀造法”也在仡佬族內世代傳承下來,在2019年以“仡佬族釀酒技藝”被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雄正,醬香酒本來的味道
雄正集團是仡佬族釀酒技藝非遺傳承企業,旗下唯一產品便是產自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7.5平方公里中國醬酒核心小產區的“雄正醬香酒”。每一瓶“雄正醬香酒”都由仡佬族釀酒技藝唯一非遺傳承人張再彬先生親釀調制,以本地仡佬族自種紅糯高粱為原料,使用仡佬族傳統釀造工藝,結合特有的赤水河水、氣候等條件釀造而成。酒體干凈,飲后舒服,是“醬香酒本來的味道”。